2020年的十一和中秋是叠在同一天的,似乎这注定要发生点什么事情,老婆一直想去重庆朝圣下,那就来一场山城深度游吧!
机场
刚到重庆落地,出了机场便看到了大大的火锅底料广告,说不清是不是受了这个广告的蛊惑,后来买了好多包桥头牌重庆专供的火锅底料带回家。
机场外面,排满了taxi小黄车,清一色长安铃木
我们错峰出游,打车倒是很容易。上车不用开空调,前排车窗一拉下,十一期间穿短袖也是凉爽至极,重庆的司机很健谈,大多操普通话。跟你聊重庆的特色,出租车司机一般会说桥真是多,半开玩笑道:如果一座立交桥你拐错方向,估计就有可能是重庆一日游了。这个不禁让人想起肖战的访谈,说他自己这些年对重庆的印象就是桥修的多,一年回重庆一次就看到新修了一座桥。自己坐在出租车中,任凭司机大佬在细雨绵绵的山城中飞驰,看着一丛丛桥呼啸而过,心里叹道,桥都的名字都也不枉了啊!
入住叠院酒店
和司机聊得愉快,不一会就到了酒店门口,酒店名字叫‘叠院’,酒店的外形仿造了巴蜀地区的吊脚楼造型,远远望去,古色古香。
不过入住后才发现,店内的设施还是很现代的,室内家电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连马桶一起都被智能化了,房间透过窗户,可以看江景。
再往右看是重庆颇有名气的千厮门大桥,可惜当时不知道,没有拍下了,只是在第二天早上匆匆拍了一下对岸,也是在出门的时候才知道,酒店距离洪崖洞景区只是一步之遥。
夜游洪崖洞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打卡了肖战的足迹,可以见我另外一篇文章《十一重庆游之三-肖战足迹打卡篇》
晚上,再次回到洪崖洞旁,其夜晚灯光是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华灯初上时,洪崖洞的轮廓分外清晰。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具有巴渝传统建筑和民俗风貌特色,洪崖洞一共有11层,因为其山城的地理因素缘故,11楼和1楼走出去都是大马路。
洪崖洞各层内部被分隔成为一个个门店,集手信/纪念品购买及餐饮娱乐表演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纪念品店里有不少都是火锅主题的作品,连冰箱贴和蜡烛都能被移植到火锅概念里,重庆人民也真是热爱火锅到骨子里了哇!
洪崖洞旁就是重庆有名的千厮门大桥,可惜当前大桥正在修缮中,未能亮灯,拍出来的照片比装饰灯全部亮起时的效果还是差了些
云端51酒店
第二天9月28日大早,先把行李搬至新酒店。这个酒店的名字因为其服务台位于联合国际大厦51楼而得名。
在前台办理酒店入住手续时,可以俯瞰渝中区的来福士大楼和东水门大桥。东水门大桥很像我们昨晚看到的千厮门大桥,因为这俩桥是子母桥,第一次来重庆的人,可能很容易把这两座桥搞混,外表上两座桥看起来是一样的,而千厮门大桥是横跨嘉陵江的,东水门大桥则是长江大桥。
山城老堂口
安顿完住宿,来到了解放碑附近的一家川菜馆,名唤‘重庆老菜-山城老堂口’
这家店子最拿手的还是川菜,我们点了招牌毛血旺、醋仙花生、醪糟汤圆、重庆凉粉几道菜。极端推荐‘招牌毛血旺’这道菜,用料足,口感饱满,我数了下里面的材料,大致包含鱿鱼花,小郡肝,木耳,海白菜,鸭血,毛肚,黄喉,猪心,午餐肉,豆芽,大干椒,豆皮等十三种主材。
吃辣的就得来点啤酒,所以旁边的那个醋仙花生(这是我起的名字,菜单上的名字我忘记录了)也是我的最爱,那个花生看起来简单,就是花生加糖加醋加香菜和蒜泥,不过花生的油炸程度刚好到酥脆,加入糖醋蒜泥味一搅拌,就是半酥脆半甜香,与重庆的雪花脸谱啤酒一道下肚,连全身上下的毛孔都觉得舒爽包裹起来了。
顺道晒一下重庆的其他两种常见啤酒,乐堡与重庆国宾,乐堡的设计比较特别,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工具直接手拉开瓶,非常方便,个人感觉乐堡麦芽的香味及口感也更甚于国宾,所以自己还是喜欢前者多一点。
长江索道
长江索道是外地人来重庆必去景点之一,它是重庆第二条跨江索道(第一条为嘉陵江索道(已拆除)),已经运行三十余年,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车”,全长1166米,连通重庆的渝中区和南岸区,往返于渝中区的新华路(轨道交通小什字站)和南岸区的上新街,速度6米/秒,运行时间4分钟。
听住在当地的同学介绍,他在十多年前坐这个索道作为交通工具,单次只需要1.8元,现在往返票价已升至30元。我坐出租车跟司机聊天的时候发现,其实他们本地人也不是都体验过这个索道,反而是外地人热棒,所以假日期间索道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一般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坐上一趟,往返要花去3个多小时时间左右。还好我们是错峰,不过来回也得用去1个小时的时间了。
长江索道名气的由来,也是因为近年有不少电影在这里取景,排队处就可以看到这些宣传海报,比如《周渔的火车》《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等一些比较知名的电影
终于排到了,还要坐个电梯上到登车的平台,到了平台就可以看到整个索道的全景。总共也就两个车厢在运行,看起来应该是同时朝对面出发,车厢长得很像公共汽车,每车大概可乘载50人上下的样子
坐到车厢,当然是车头或车位的位置为最佳拍摄位,可以拍到对面来回的车厢
从渝中到南岸之后,可以在南岸的观景点留影,然后从出口出去,再凭双程票乘返回车即可
朝天门码头
回到渝中,从这里可以步行出发去朝天门码头,本地人会说你没有去过朝天门码头就相当于没有来过重庆。重庆朝天门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朝偏安临安(即今杭州)后,时有钦差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所以才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
后来,重庆开埠,朝天门作为第一码头,各个袍哥帮派都派人在这里开了茶馆,作为自家的联络点,更是让朝天门的影响力剧增。
2005年9月18日,不与重庆任何干线公路直接相连的朝天门广场,成为重庆市“零公里”标志点,这是一座城市中心点的象征。“零公里”定址朝天门,是因为其获得了全市高达82.9%的选票。
江的对岸可以隐约看到重庆大剧院的轮廓,听说对面前几年应该还有个网红沙滩,夜色之下,难以辨识,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朝天门广场停留了一个小时左右,回来再次经过来福士地下的时候,发现一家深圳似乎还没有的店子,叫‘苏宁极物’,占地面积比较大,看了一圈,是集书店家具用品及小家电等为一体的综合店,想必要是开得好,也会再往其他城市拷贝吧
山茶川菜
山茶是离中午山城老堂口店不远的地方,星光广场5楼的一家川菜馆。
点了几个菜,除了这个桂花黄桃印象深刻,其他的菜似乎都不是很成功
星光广场不知道是不是新开的购物中心,从5楼看去,感觉商城内部人气不是很旺的样子
仙女山
9月29日凌晨,7点30分便从渝中出发,包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仙女山。昨天阴沉沉的天气,到了今儿一大早就急雨阵阵,路况还好,车子很快通过东水门大桥,驶离了市区。
开车的小哥是本地人,三年前开始做网约包车,一路聊天,小哥谈自己对重庆和重庆人的了解,说自己的家庭和成长,这几年,重庆因为抖音成了西部的网红城市,旅游需求激增,网约包车的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今年虽然受了疫情的影响,不过重庆的旅游经济正在恢复期,小哥对十一旅游旺季自己能把钱包赚得鼓一下还是很有信心的。
闲聊的时间过得很快,三个小时,也便到了仙女山的入口处。上仙女山的大草原,是需要坐小火车的,所以除了进入大景区的门票,还要买小车的车票。
小火车大概20分钟一趟,共有两站停歇地,第一站就是大草原
大草原的游客中心还会卖一些当地的特产,看到了一种叫做‘八月瓜’的当地土水果,之后有尝试过,瓤中水分较多带甜味,就是籽儿太多太大要吐起来比较麻烦,自己和老婆还有娃都没办法喜欢它。
逛完大草原,还可以继续乘小火车到终点站去骑马射箭和烧烤。也许是错峰游的原因,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人在终点游玩,原本,我就是想来们体验骑马的,看到没有人排队,我们就买了三张票去马场了。
说是骑马,其实一开始就是由放马人牵着马缰绳,让我们骑在马背上遛弯,到了情人谷前方,我们三人又加了200元钱,才让我们自己骑马跑了一圈,放马人会教你在马奔跑的时候需要两脚稍用力,有点虚离马背略略站起的感觉,不要死坐在马背上,否则骑起来自己会觉得累马也很辛苦。的确是经验之谈,半站的时候会化解马背颠簸的乏力感,马儿跑起来,人迎着细雨疾风很是自在。
骑完马,也便结束了仙女山的行程,乘小火车再次回到仙女山的入口了。
武隆天生三桥
上午在仙女山停留时间过长,下午3点半左右才到了武隆的天生三桥,景区入口处买完门票,坐景区大巴来到了天生三桥的景区入口处。这个景点因为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而出名,引得游客纷纷来打卡,所以我们的司机小哥都说是这两部电影带火了天生三桥景点,然后这个地方又带火了仙女山大草原及芙蓉江这样的景点。
天生三桥是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
天龙桥附近比较出名的就是天福官驿了,它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场场景拍摄地,天福驿站再往前的一个山谷便是《变形金刚》电影的取景场
青龙桥从远处看,透光的地方很像一把大刀,很多游客喜欢在这里拍摄手挥大刀的照片
旁边还有个神鹰天坑,远处看去,山谷似雄鹰展翅高飞
黑龙桥主要是有几眼天泉比较出名,自己拍的这个洞口,看泉水从洞顶涌出,似从天降。
黑龙桥出来后,回首再看时,其外形似乎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萌猩猩,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天生三桥景区路程整体逛完,正常来说两个半小时是足够的,山谷出来时,正好看到一个服务中心,看到旁边有景区电车说是可以带人到山腰的大巴中转站,正准备跨上去,却不曾想还有人收费。
回想仙女山是把景点票和火车票分开卖,这个天生三桥也把出口处专设代步电车二次收费,真是令人气愤。一般人都是第一次来这里,看着电车是往山腰爬的,根本不知道还有多远,如果是全家出游,为照顾家人老小的角度出发,大概率会忍着气每个人买20元一张的电车票。我是自己觉得不合理就不愿意乘车,从旁边的步行道赶往中转站,走完发现其实也就十分钟的步行时间,更加觉得那个电车的收费完全是个坑人的玩意,所以一定要吐槽下武隆景点在这里的滥设置的收费点,真是影响游客心情!
印象武隆演出
“印象·武隆”实景歌会由印象“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100多位特色演员现场真情献唱,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的演出。之前看过王潮歌搞的《又见平遥》,觉得这一系列演出应该比较有特色的,于是从天生三桥出来之后便驱车前往剧场了。
赶到剧场门口,天已放黑,想到还没吃东西,便在剧场前的一家露天排挡点了晚餐。
这家排挡是一位大娘一个人经营的,大娘人很是热情,介绍说摊位上摆的蔬菜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还有一些山里采的野菜,说自己在这个地方做餐饮很长时间了。在家里是自食其力,子女虽然很出息,但自己不需要子女照顾,我一边聊一边心里面赞赏大娘的矍铄的精神头,于是就让她推荐菜给我们,她说她的野菜很适合外地人胃口,我便点了一份野菜煎蛋,顺便还又要了一份龙抄手给娃吃,大娘一边答应着‘要得要得’,一边很麻利地做起了饭菜。饭菜不一会便上了桌,果然,野菜味道鲜嫩清新,龙抄手麻辣鲜香,肉味儿劲道,愉快地吃完饭和大娘告别,便向印象武隆的剧场走去。
这里提醒下,印象武隆演出地是在接近山顶的一个地方,晚上还是挺冷的,要看表演的关注要提前准备好一件厚外套,我们就是准备不充分,在服务中心不得不给老婆和娃各租了一套衣服。
剧场的路上先是会经过一段时光道,墙上的投影表现的主要川江沿岸的纤夫们拉纤及生活场景。
演出地的场景是在真实的山谷之中,配合声光音乐,让人们在演出中亲身体验自然遗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巴蜀大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纤夫们拉纤时喊的号子,其实就是劳动时的呐喊声,有领唱和齐唱,也有配有歌词。号子领唱应和,激昂、高亢、豪迈、哀怨、缠绵交替出现,是“呐喊”,也是“叹息”,情到深处则是“拼命”,这是一种纯粹的发自肺腑的声音,可以说纤夫号子是纤夫在生命极限的考验中迸发出来的乐章(演出中禁止拍照,所以就拍了开头和结尾处)
好院子民宿
印象武隆表演结束后,过了20分钟左右的车程,来到了预订的‘好院子’民宿休息。
第二天,也就是9月30日,7点钟就起了床。
因为早上8点就要出发去乌江画廊,可是民宿要到8点才开餐,我们不得不催民宿的服务人员早点做下早餐了。民宿后厨小哥哥看我们行程紧,便快马加鞭帮我们三个单独作了早餐,临行前民宿的小姐姐还送了一份伴手礼,真是暖心哦!
乌江画廊
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1050公里,咱们去的湖区总长62千米。
乌江画廊的门票可以买往返套票或单程票,我们从乌江画廊的服务中心出发,购买的是龚滩古镇的单程票。
登上游船后,船上的导游告诉我们说,乌江的水面自从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升高了不少,乌江更不像之前那样到处激流,所以咱们的游船会行驶得很平稳,听她这么说,站在船舱外拍照更不用担心了,赶紧去拍美丽的乌江呀......
一路上湖水清澄,倒影沉碧,宁静秀丽,两岸峰壁险峻,气势磅礴
龚滩古镇
龚滩古镇是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乌江画廊核心景区和璀璨明珠”。2005年10月,龚滩古镇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2007年4月底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底前完成复建,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
一上岸,打眼便可以看到一条长约1.2公里滨江文化长廊
小镇依山傍水,大部分建筑依然是蜀地的吊脚楼特色
走在小镇上,各种当地的特色风物迎面而来
漫步其中,一间奇特的‘先生书屋’隐匿其中,料想是文艺青年打卡地吧
有缘居客栈
古镇上吃的地方不少,大众点评上搜了一家口碑最好的餐厅,第一名便是一个叫‘有缘居客栈’的地方。我们的船是在南岸登陆的,这家客栈却比较靠近北岸,我们走了大概有二十分钟,找到了这家客栈,招牌看起来与其他家并无太大区别,就是二楼的位置比较好,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看江景。
他们家的招牌应该是‘麻辣豆花鱼’了,我们三个人点了两斤的乌江鱼(乌江黄亚丁),还有一份野生杂菌。上菜一看,果然实惠,鱼的分量够大,味道麻辣鲜香,新鲜的鱼肉似乎还带着甜味,豆腐一咬开,似有豆花的香气。
另一盘杂菌,入口油而不腻,带着大自然菌香的问候滑入喉咙里,吃完似又回味无穷。
解放碑商圈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离开了龚滩古镇,赶往市中心,因为第二天就是国庆了,回城稍塞。预计3个半小时的车程,大约走了四个多小时。大约8点20分左右,我们到达了渝中,下一个地方就是解放碑周围的商圈了。
要去打卡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国泰艺术中心。1937年2月8日,重庆国泰大戏院(国泰艺术中心前身)建成,新中国成立后,国泰大戏院更名为国泰电影院,2006年9月,正式定名为国泰艺术中心。国泰艺术中心由国泰大剧院和重庆美术馆两部分组成,中心共10层。
国泰艺术中心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重庆湖广会馆中一个多重斗拱构件,整个建构方式依据《汉书》中的“题凑”工法,利用传统斗拱空间穿插形式,以现代简洁的手法表达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建筑中的“题凑”互相穿插、叠落、悬挑的构件,就像一团跳动的篝火,在欢乐的燃烧;鲜红的颜色代表着中国的传统颜色、富贵吉祥,又如同重庆的红油火锅,表现出巴人刚烈率直、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从国泰艺术中心步行导航,大概不出5分钟,就可以到达解放碑。
解放碑的由来也颇有历史渊源:1940年3月12日,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筹建纪念碑,纪念碑正式落成后,命名为“精神堡垒”。1945年10月,为纪念重庆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并确保这种地位能在战后继续延伸下去,决定在“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布告改变市区部分街道名称中,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同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纪念碑碑的碑座由8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上有石碑8面,采用北碚出产的峡石。据说纪念碑的内部为圆形,置有悬臂旋梯,直升至顶部瞭望台。瞭望台可容20人登临游览,台顶悬警钟一座,以备全市集会及报警之用。
听重庆的出租车司机谈起过这个碑,说他自己刚来重庆的时候,会叹这个碑好雄伟,这么多年过去,周边的建筑几乎都长得比碑高,所以解放碑的地标意义还在,只是跟周围的建筑比起来,无法再担当‘雄伟’二字了。
解放碑附近有条小吃街,快11点了,还是灯火通明。这是我们溜达到肚子饿了,看到这家包子铺排着长队,于是就过去凑热闹。近处一看,招牌上赫然写着‘鬼包子’,原来这就是重庆著名的夜包子店,网上传闻是晚上21:30开业,这倒是适合我们夜猫子吃哈!
他家只卖两种包子,鲜肉和酱肉,必须是一屉一屉买,付完钱买了一屉,数一数是10个包子,我们三个人站在原地就给吃完了,味道不错耶,又打包了一份当夜宵回酒店去吧......
游记未完,且看下一篇《十一重庆游之二---重庆周边及博物馆篇》
Comments | 73条评论